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想法
(一)课标考点解读
“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阅读新闻、通讯作品……并能辨析所读文本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2007年的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把新课标的这个要求概括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想法”的考试要求。所谓语言特色,即文本呈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是叙述性的还是描写性的,是平实的还是绚丽的,是严肃的还是诙谐幽默的,是深奥艰涩的还是平易晓畅的,包括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段等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文章的结构,则是指对文章材料的组织形态,一般说来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而新闻类中的通讯则如同一般记叙文一样,对材料的组织比较灵活,因此其结构形式也就较为多样。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概括中心想法,即提取文章的灵魂,它里面往往包含文章的主要内容、灵魂实质以及作者的主要倾向,有时还包括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等。这在阅读能力层级里,是C级。
(二)解题技巧指津
分析文章语言,把握文章结构,这两点在考查时大多以简析题的形式出现,应对这类题,大致可以从下面内容多少方面考虑:
1、辨明文体,注意特点。就语言特色而论,一般说来说来,简明是新闻类文本的语言的基本特点,通俗是传记类文本语言的基本特色。但其类别不同,语言的风格特点的表现也常常各有不同。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天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天然或文采斐然。因此,分析传记语言,我们开头来说当辨明传记的类别。而新闻类里的消息、通讯与访谈的语言风格的特点差异也很明显。
2、有引有析,述评结合。在分析文本语言的时候,最忌空洞概括,要从文本中举出典型例句,接着对这些例句进行理性的分析评价。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笔墨深入分析,更可以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空洞浮泛。不过选择的例句必须是“典型例句”,就是最能体现整个文本主要语言特征的语句,只有抓住了这样的语句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做到窥一斑以见全豹。
3、明晓一般,具体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搭配与排列,实用文体自有其结构的一般特点,比如消息一般写法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局,再说重要事实,最终说次要内容。独特写法也可采用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而传记则多采用依据人物活动的时刻先后组织材料的结构方式。但具体的文本其内在的结构还是有它们各自的特点的,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具体分析。分析文章结构的通行技巧是,对文章进行归类切割,接着考察这些相对独立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最终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选择一个名词把它概括出来,什么并列式的、对比式、递进式、螺旋式、封闭式、双线错出式等等。除此而外,我们往往还要分析这种结构对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凸现文本中心的积极影响。
4、通读全文,抓住关键。对文章中心想法的概括有的只需要一句话,有的却需要把文章呈现出来的主要内容、这个内容里的蕴含、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可能有的社会影响都要概括出来。到底怎么做,这一是由文本本身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题目要求决定的。我们要善于相机行事。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开头来说通读全文,接着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语、句,这些词、语、句在通讯与传记里多属于议论性的,我们平时遇到的也多是些篇幅较小的文本,这些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小编觉得,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对那些很少有议论语句的文本,我们则需抓住那些对关键性事件进行叙述的段落,进行分析探寻,关键性事务必然承载着文章的主要意思也必然反映着作者的主要意图。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说到底,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想法,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想法。
逻辑结构 说明文:时刻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记叙文:顺序,倒叙,插叙
表达技巧: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说明技巧:举例子,列数字,做比较,作诠释,打比方,分类别
修辞技巧:比喻,对比,排比,拟人
中心想法:根据文章题目和文章大意综合解答
风格:观察作者的写作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