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跳远助跑起跳的基本要求 田径跳远比赛规则解读:助跑起跳到落点测量 跳远助跑起跳视

根据国际田联(World Athletics)及中国田径协会的相关规定,田径跳远比赛制度主要包括下面内容核心内容,涵盖场地要求、动作规范、犯规判定及成绩测量等:

一、场地与器材标准

1. 助跑道

  • 长度 ≥40米,宽度 1.22米 ±0.01米,表面材质与跑道相同,两侧标有5厘米宽白线。
  • 2. 起跳板

  • 尺寸:长1.22米 ±0.01,宽20厘米 ±0.002,深10厘米 ±0.01,白色,表面与助跑道齐平。
  • 前沿设有橡皮泥显示板或沙台,用于判定起跳是否踩线。
  • 3. 落地区(沙坑)

  • 长度:7–9米(起跳线至沙坑远端≥10米),宽度≥2.75米。
  • 沙深:边缘≥0.20米,中间≥0.30米;沙质为洗净河沙或石英沙,颗粒≤2毫米。
  • 二、动作规范与比赛流程

    1. 试跳流程

  • 运动员需在助跑道直线助跑,单脚起跳腾空,双脚落入沙坑。
  • 每轮试跳时限通常为1分钟(决赛可能延长至2分钟)。
  • 2. 有效试跳要求

  • 起跳必须在起跳板后方完成,不得触及起跳线或前方地面。
  • 落地后需向前离开沙坑,若向后退出则成绩无效。
  • 三、犯规判定(重点更新)

    下面内容情形判为犯规,成绩无效:

    1. 起跳阶段

  • 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前方地面(含橡皮泥显示板)。
  • 2021年新规:起跳脚(或鞋)的任何部位穿越起跳线垂直面(鞋带等松散部分除外)。
  • 2. 空中与落地阶段

  • 触及起跳线与沙坑间的地面;
  • 落地时身体接触沙坑外地面;
  • 未双脚落地(如单手支撑)。
  • 3. 其他违规

  • 超时未跳(裁判示意后仍未行动);
  • 接受他人协助(如场外指导)。
  • 四、成绩测量与排名制度

    1. 测量技巧

  • 从起跳线远端(靠近沙坑侧)至落地最近痕迹的垂直距离,精确到厘米(非整数四舍五入)。
  • 2. 成绩判定

  • 取所有有效试跳中的最佳成绩排序。
  • 平局处理:先比较次优成绩,依次类推;若仍持平,涉及第一名则加跳一轮。
  • 3. 风速限制

  • 顺风风速>2米/秒时,成绩不创纪录(普通比赛仍有效)。
  • 五、独特制度与更新

  • 空翻动作禁用:前空翻跳远因危险性自20世纪70年代起被禁用。
  • 电子设备辅助:大型赛事使用起跳监测仪(如激光测距)及录像回放体系辅助判罚。
  • 男子与女子跳远关键差异

    | 项目 | 男子 | 女子 |

    | 全球纪录 | 8.95米 (1991) | 7.52米 (1988) |

    | 起跳板距离沙坑 | ≥1米 | ≥1米 |

    | 风速限制 | 均适用顺风≤2m/s制度 | |

    以上制度综合国际赛事标准及中国国内执行细则(如北京体考要求),实际执裁可能因赛事等级调整。建议运动员关注起跳板新规(脚部垂直面判定)及落地稳定性训练,避免技术性犯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