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新司法解释9月起施行 企业如何应对合规挑战

新司法解释9月起施行 企业怎样应对合规挑战

新司法解释带来哪些关键变化?

2025年9月1日即将施行的《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二)》对企业用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几大核心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社保缴纳”零豁免”政策取消了以往常见的”自愿放弃社保”操作空间,任何形式的协议都将被认定无效。由此可见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合同并主张经济补偿,企业还面临补缴本金、高额滞纳金和行政罚款三重压力。

用工模式也面临”穿透式”监管,转包、挂靠等传统操作风险剧增。比如建筑公司将工程分包给无资质包工头,一旦发生工伤事故,建筑公司仍需承担赔偿责任。这些变化无疑给企业用工合规带来了全新挑战,怎样在新司法解释施行前做好准备成为当务之急。

企业应对新规的四大策略

面对即将施行的新司法解释,企业需要采取体系性应对措施。开头来说要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特别要重点核查试用期员工、异地参保人员等高风险群体的社保缴纳情况。所有”自愿放弃社保”文件必须立即废止,可以考虑将现金补贴重新定义为”社保代缴备用金”来降低风险。

用工结构优化是另一关键环节。企业应根据岗位特性设计差异化方案:核心岗位保持标准劳动关系并足额缴纳社保;临时性岗位可考虑非全日制用工,仅需缴纳工伤保险;项目制职业则可采用业务承揽模式。但要特别注意避免”假外包真用工”的情况,否则可能被认定为事实劳动关系。

怎样妥善处理员工拒缴难题?

新司法解释施行后,企业可能会遇到员工因”到手工资少”或”老家已参保”而拒绝缴纳社保的情况。针对这类难题,建议采取”三步走”策略:开头来说通过书面形式明确告知不缴社保的法律风险,并保留送达证据;接下来通过实际案例向员工说明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的巨大差距;最终对拒不配合的员工可考虑在合同中嵌入强制条款,将其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新规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更为严格。合同协商延长累计满1年、关联公司交替签约等情形都可能被视为”连续订立”,企业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将构成违法解雇。这要求企业在合同管理上建立更严密的预警机制。

构建长效合规机制的建议

为持续适应新司法解释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制度化的合规体系。建议设立合同到期预警体系,在合同期满前30天明确续签或终止意向;定期对HR、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进行新规培训,并保存完整的培训记录;有条件的公司可部署智能风控体系,实时监控薪酬与社保的匹配度。

从长远看,合规不仅是成本负担,更能转化为企业竞争力。操作表明,规范用工的企业员工留存率显著进步,生产效率也随之优化。更重要的是,合规经营能有效规避失信风险和群体诉讼,为企业可持续进步保驾护航。现在就开始行动,9月1日才不会手忙脚乱!


返回顶部